2021-03-24 15:20:26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文章來源:未知
行測的語言理解一直是公務員考試的重點難點,有時候耗費大量的時間還做錯了,為此為了在考試的時候多得一些分,華圖教育特地為大家整理了語言理解的做題技巧,供大家學習,做到考試不慌張。
所謂指代詞,即能夠指示替代前文的詞匯。作為解題的核心,代詞在不同的題型中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一、作為“解釋關系”的標志詞,提示呼應點的具體位置
例:蘇東坡成全了黃州,黃州成全了蘇東坡,這實在是一種_______的關系。
【思路解讀】
根據(jù)示例不難發(fā)現(xiàn),前面的兩句話描述的是蘇東坡和黃州的關系,而后文通過“這”來指代這種關系。所以,前文是對后文的解釋說明,代詞在這里起到了提示標志詞的作用。根據(jù)這句話,蘇東坡和黃州彼此相互成全,表達了一種相互促進、共同成功的關系,所以填“相輔相成”更符合前后語境。
二、起到歸納總結的作用
在主旨觀點題中,一般需要根據(jù)文段的行文脈絡來確定主旨選項,而代詞往往作為分總文段的標志詞,能夠起到歸納總結的作用。
例:水滴石穿需要歲月累積,積土成山需要長期沉淀,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由此可見,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思路解讀】
以上文字列舉了水滴石穿、積土成山和俗語的例子,最后通過“由此可見”來對上文進行歸納概括,最終總結的觀點即: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實類似的文段還有很多,我們不妨將放置在文章末端的代詞,統(tǒng)一理解為總結詞。它的存在就是意在歸納前文,引出最終的觀點。綜上,主旨觀點題依舊可以立足于代詞,又快又準的找到主旨選項。
三、確定先后順序,排除錯誤答案
語句排序題是很多考生頭疼的一類題目,看花了雙眼卻依然無法準確定位句子先后的順序。其實巧解此類題目,代詞的作用不可小覷。
代詞,顧名思義,對前文的話題信息進行指代。只有前文出現(xiàn)了某一信息,后文才能繼而進行指代。所以立足于考生的角度,完全可以憑借代詞的特性來順藤摸瓜,通過尋找代詞具體的指代對象,從而確定某兩句話之間的先后關系。
例:1、這些人不僅講道義,更講情懷。
2、革命老區(qū)駐扎了很多曾經(jīng)在抗日戰(zhàn)爭中奮勇爭先的老一輩革命家。
【思路解讀】
當我們看到“這些人”的時候,必然是指代了某一類群體。所以我們根據(jù)代詞來進一步確定指代對象,“這類人”指代的應該是革命老區(qū)的革命家,所以2在1的前面。
相關內(nèi)容推薦:
貼心考公客服
貼心專屬客服
報名條件?
崗位選擇?
筆試科目?
面試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