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7 16:34:34 公務員考試網
文章來源:山西分院
《論語》里說“不學禮,無以立”,不禁去思考這句話的內涵。“禮”是什么?立是什么?兩者間的關系?觀照當下,禮是禮貌,是禮儀,是規(guī)矩,往更深層次去說,禮是道德,是素質,是精神;立是人的為人處世,立身行事,更關乎國之復興,國之底氣。因此,學禮方可立。
學禮才能立。學禮是明理,是崇德,是增信,是立行。從古至今,總在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這就是“禮”的重要性,禮能夠潛移默化地凈化心靈,嚴守底線,才能在為人中真誠守正,公平正義;禮也能夠標明紀律,強化規(guī)則,才能有良性競爭,提高國民素質,塑造和諧社會;禮更能夠標本兼沿,食法善治,才能推動軟實力增強,弘揚民族精神,振興民族,歷久彌新。國之章法,企之規(guī)定,人之自律都是禮的體現,而人之素質,企之利益,國之底氣也都是立的體現,所以說,各行各業(yè)乃至國家的“立”都離不開“禮”的剛柔約束,無禮不立,有禮方立。
但如今學禮遇到諸多挑戰(zhàn)也正是體現“不學禮無比立”。反觀如今,禮被邊緣,被弱化,甚至被曲解。義務教育中的禮,傳統(tǒng)文化多是口號,流于形式;大學教育中,無人關注,素質低下,被外來文化沖擊,可想能立嗎?損害的是人的修養(yǎng),國的民族自信。比如,當下的韓劇有損于國人的文化自尊,再比如現如今的傳統(tǒng)教育中的國學課程,雙減意見等都是回歸本質,都是在學禮求立。國此,我們關注的不僅僅是學禮后的立。更值得注意的是不學禮后的何學禮,如何更好的立。
學禮去立。學禮需要雙管齊下,需要標本兼論,需要剛柔并濟。誠信作為典型的禮,為人處世得有,企業(yè)經營得需,國家持久得擁。鄧小平主張“國力的強弱,經濟發(fā)展后勁的大小,取決于人的素質。”那么,怎么去學禮?有成文的禮學約束,但道德約束更多的是自覺,所以,由內到外的修養(yǎng)需要久久為功,持久長效,持續(xù)的宣傳,但不能多是口號,要加入情感,要觸動心靈。所以,強化禮規(guī)約束的同時投入宣傳,良法善治的禮即可最大限度的立人、立國。
學禮就是軟實力的支撐,立人處事,立企經營,立國振興。但我們更要去關注的重點是不學禮的無立,以及如何學禮去立。因此,希望禮的良法善治,潛移默化,提高國民素質,給予國家振興的發(fā)展后勁。一個國家經濟的底氣,既要看眼前靜態(tài)的發(fā)展成果,更要看長遠的,根本的民族精神的禮。
相關內容推薦:
貼心考公客服
貼心專屬客服
報名條件?
崗位選擇?
筆試科目?
面試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