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2 16:32:01 公務員考試網
文章來源:貴州分院
公務員筆試中的行測題型之一是言語理解與表達,而在言語理解與表達題目里,有需要我們找主旨句或重點句的題目。比如,主旨概括題、意圖判斷題、標題選擇題。這類題目主要考查考生對文段語言文字的綜合分析能力,可以讓考生能夠比較準確地辨明文段的主旨,篩選正確答案。細心的小伙伴會發(fā)現(xiàn),在近幾年該類型的考題中,重點句或主旨句的形式會以“對策+目的/對策+意義”的方式呈現(xiàn)。而在答案中的核心話題詞與文段核心話題詞一致,重點句又相似時,答案的內容設置會出現(xiàn)三種形式:(1)解決問題的對策。(2)解決問題的對策+目的。(3)目的。
接下來,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樣的句子表示“目的”?當然,它會有一些引導詞。引導目的或意義的詞語有“為了、以(達到/實現(xiàn))......為目的(目標/結果/實現(xiàn))、有利于、更好地、...的好處等。那么,究竟該如何判定正確答案呢?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以上三種答案的設置,如果文段的四個選項里,剩下的兩個干擾/手段)選項分別是“解決問題的對策”和“目的/意義”,那么正確答案選擇“解決問題的對策”。如果剩下的兩個干擾選項分別是“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對策+目的/意義”,那么優(yōu)選“對策+目的”更加全面。如果在你排除了一定錯的選項后,剩下的選項里分別是“解決問題問題的對策”、“對策+目的/意義”、“目的/意義”,那么優(yōu)選“對策+目的/意義”?偠灾,無論正確選項的內容里有沒有“目的/意義”,一定要有“對策”。所以,目的不重要,解決問題的對策才是正確答案。
例如:
【例】即使社會努力提供了機會均等的制度,人們還是會在初次分配中形成收入差距。由于在市場經濟中資本也要取得報酬,擁有資本的人還可以通過擁有資本獲取酬,就更加拉大了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差距。所以當采用市場經濟體制后,為了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就必須通過由國家主導的再分配過程來縮小初次分配中所形成的差距,否則,就會由于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形成社會階層的過度分化和沖突,導致生產過剩的矛盾。
這段文字主要談論的是:
A.收入均衡難以實現(xiàn)
B.再分配過程必不可少
C.要縮小收入差距
D.收入分配體制必須改革
【答案】B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指出即使社會努力提供了機會均等的制度,人們還是會在初次分配中形成收入差距。接著第二句通過原因引導詞“由于”解釋拉大了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差距的原因,第三句通過結論引導詞“所以”和對策引導詞“必須”引出文段的重點句“通過由國家主導的再分配過程來縮小初次分配中所形成的差距否則,就會由于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形成社會階層的過度分化和沖突,導致生產過剩的矛盾”。重點句的形式是“目的+對策”,解決問題的對策“再分配過程”是重點。
第二步,對比選項。B項是對主旨句的同義替換。
因此,選擇B選項。
【拓展】
A項:屬于問題句。C項:對應重點句的“目的”部分,非重點。D項:“改革”無中生有。
總而言之,當我們在做此類題的過程中,僅圍繞“目的/意義”的選項是命題人設置的陷阱,應該排除不選,這樣才能避免踩坑,選出正確答案。
相關內容推薦:
貼心考公客服
貼心專屬客服
報名條件?
崗位選擇?
筆試科目?
面試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