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天堂av系列,色狠狠av老熟女,十八成人网,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

公務員考試

您當前位置:公務員考試網(wǎng) > 時事評論 > 更應警惕銀行濫用"個人信用報告查詢權"

更應警惕銀行濫用"個人信用報告查詢權"

2013-10-29 10:16:50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http://scnjyc.com/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10月28日起,繼江蘇、四川、重慶3省市試點之后,央行個人信用報告網(wǎng)上查詢服務試點擴至9省份,增加北京、山東、遼寧、湖南、廣西、廣東6個試點省份。這意味著,身份證號碼前兩位為11、21、32、37、43、44、45、50、51的個人,可在網(wǎng)上查詢本人信用報告。個人信用報告記錄了個人信用卡、住房貸款、逾期明細,還包括欠稅記錄、民事判決記錄、電信欠費記錄等。(10月28日《人民日報》)

  應該說,從過去的沒有“信用記錄”可查,到后來的江蘇、四川、重慶三個試點。ㄊ校┛梢圆樵儯俚綍r下的9省份可以方便查詢,是一種時代和歷史進步的標志?梢钥隙ǖ氖,一個涉及面較廣也直接關系公民個人利益的信用記錄查詢、個人信用報告查詢,對于方便公民辦事和方便公民對自我信用信息掌握是有利的,也有助于減少“公民失信”行為并召喚誠信社會到來。然而,目前這一并不健全的“公民信用查詢機制”尚有諸多疑慮待解。

  的確,多達9省份可以查詢公民信用為公民提供了方便,但方便了公民個人同時,更加方便的是“管理者”。今年3月份,我國《征信業(yè)管理條例》正式實施,隨后有媒體報道稱,山西省征信系統(tǒng)已為公檢法、政府部門、政協(xié)代表資格審查、海關部門、企事業(yè)單位人員錄用、廉政審查等多部門需求提供查詢,2012年,僅個人信用報告查詢就達到26740人次。可見公民征信系統(tǒng)之功不可沒。然而,和方便公權機關辦事相比,和方便更多的公權單位包括銀行“甄別”所謂的良莠之外,這一所謂的“方便公民”的征信系統(tǒng)究竟能給公民帶來多大的“好處”?值得懷疑。過去,在征信系統(tǒng)未上網(wǎng)和不能“跨省”查詢之時,公民個人大不了多去一次銀行,多一些“鞍馬費”而已。當公民可以在網(wǎng)上自主查詢的時候,以一個省“鞍馬費”的結果,換來的是公權單位的“更方便”,換來的是更多的公權單位的“聯(lián)網(wǎng)”、更多的對公民征信的“苛刻”審核審查。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上述的“便利”便無法讓人完全放心。

  公民征信系統(tǒng)的建立以及公民對自我信用報告的查詢,實際上“讓渡”了部分公民隱私權,讓渡了可能的獲得其他便利的好處。不僅僅今后司法機關、政府部門以有關企事業(yè)單位,會更方便獲得包含公民個人隱私的信用記錄,尤其是手握信息“庫”的銀行管理方,可能將獲得更多的便利乃至收益。誠然,銀行作為金融機構和金融經(jīng)營單位,掌握更多的公民信用記錄有利于規(guī)避金融風險、避免“呆帳、壞帳”以及“欠貸”風險發(fā)生,然而,一個“聯(lián)網(wǎng)”的、“嚴密”的信用記錄和征信情況曝露之下,公民個人已經(jīng)成了信用征信案板上的“肉”。銀行將擁有更多的自主權、裁量權乃至“否決權”,銀行已經(jīng)成為可以主宰公民信用的“刀俎”。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更令人擔憂的是,在各省逐步完善公民個人征信體系之時,相關的風險防范機制、配套性制度卻遲遲不能跟進。對于公民個人隱私的保護,相關征信制度語焉不詳,比較有權威性的《征信業(yè)管理條例》立法主旨更多的強調如何“約束”和“處罰”失信個人,而不是同樣可能失信的“公權者”、“金融機構”。這是一個立法的短板所致,也是時下公民征用體系存在嚴重缺陷的證明。隨著我國征信體系的確立和完善,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有可能擁有“第五種權力”,就是游離于“立法”、“司法”、“行政”和“輿論”之外的“第五種權力”。有權就應該有責,有權就應該有配套性監(jiān)督,公民征信體系監(jiān)督了公民,對于“不誠信”或在征信過程中瀆職的、失職的越權越位的“銀行們”,包括最令公眾擔憂的公民個人信息泄露問題,又通過什么舉措“反監(jiān)督”它們?“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銀行一旦手握億萬公民的個人信用體系,就完全可以演變成一種可以腐敗的“權力”。公民信用銀行管,誰來管好銀行?令人遺憾的是,迄今為止未見有一部專門約束銀行與征信相關的責任的法律法規(guī)。

↓↓↓↓2019年省公務員考試相關產品推薦↓↓↓↓
2019省考面授課程
課程進入
2019省考在線課程
課程進入
2019省考備考用書
優(yōu)惠進入
2019省考免費資料
領取進入

相關內容推薦

圖書

華圖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務員的人都關注了我們!
立即關注

10萬+
閱讀量
150w+
粉絲
1000+
點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