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吉林分院 關鍵詞:國考,面試熱點
【背景事件】
最近山西原平市一小學就被曝光了一張統(tǒng)計表,學校根據(jù)家庭背景將孩子分為11類,具體內容有:領導子女、權勢壟斷部門子女、企業(yè)老板子女、家長有犯罪前科的子女等等……這張表格的內容引起了人們的強烈反感和譴責。但可悲的是,班主任為這件事背了鍋,學校反而扮演起了懲戒者的角色。
很多教育界人士都在為這名班主任老師鳴不平,因為從曝光的表格可以看出,這明顯是學校統(tǒng)一制式的表格,對學生的分類不是班主任自己擬定的,最多就是在執(zhí)行、落實學校的相關工作任務而已。當然,如果這不是班主任一人所為,那么更加令人心驚、心寒。孩子因為原生家庭而被區(qū)別對待,實在是教育之悲哀,更是學生的不幸。
【試題模擬】
近日,山西忻州某小學幾個班級對學生家庭情況進行調查,調查表中將學生分為11類,包括“權勢壟斷部門子女”“領導子女”“家長有犯罪前科的學生”等。對此,該;貞Q該做法欠妥,部分班主任未正確領會會議精神,已對相關人員給予批評警告并停止了此項調查。對此你怎么看?
【參考解析】
一、表明對此事件的批判態(tài)度
自從孔子提出有教無類的教學主張,強調對任何人都給以教育,不分高低貴賤,這一觀念便深受推崇,已成為我國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然而涉事學校將學生分為了11類,嚴重違背了該理念,破壞了教育的公平和秩序。
二、闡述不應該進行分類的原因
學校老師對學生家庭基本情況進行摸底調查,有利于了解掌握學生情況,有助于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的好方法,但若是將調查變成功利的分類,以領導子女、家長有犯罪前科子女等等,明顯帶有“等級劃分”色彩的學生分類統(tǒng)計,造成的負面危害將不可小視。
首先,當孩子被分到某一類中,弱小的內心必然會受到?jīng)_擊,同學間也會互相攀比,若無法得到及時的心理疏導,很可能會產(chǎn)生嚴重的心理問題,比如產(chǎn)生過于自負的優(yōu)越感,或是自我否定的自卑感,進而影響到未來的行為發(fā)展。
其次,家長是否有犯罪前科、是否離異等情況,屬于個人隱私。學校開展學生家庭情況調查應有基本的界限,不能觸及法律法規(guī)所保護的權益。這樣的區(qū)分和考察,無疑構成了一種不法歧視。
最后,過度追名逐利,把學生家庭分三六九等,突破了教育底線。真正的教育是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之下的,其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的整體進步,如果在這個過程中無視公平的基本準則,無疑是失敗的教育。
三、提出合理的對策
(1)教育工作者要保證公平。秉持“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做到一視同仁,不給孩子貼標簽,心中裝有全體學生,平等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同時要注重“因材施教”的教育公平,關注受教育者的個性化發(fā)展和差異性,培養(yǎng)人的全面素質和創(chuàng)造力。
(2)政府要提供有力保障。一方面,教育部門要出重拳,對違規(guī)責任人頂格處罰,對負有管理不當?shù)膶W校追究其連帶責任,并將相關處理結果對教育系統(tǒng)及全社會公布,從而形成警示效果。另一個方面,要實現(xiàn)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尤其是義務教育資源,扎實推進各級各類學校形成創(chuàng)新辦學特色,打通不同的升學渠道,科學理性地推進高考分類改革。
(3)父母要做好家庭教育。要促進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長,對其實施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yǎng)、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育、引導和影響。嚴格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024年國家金融監(jiān)督管理總局招考計算機類專業(yè)科目命題趨勢分析與備考建議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社會各界對此十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