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陜西分院2021-05-27 16:13
申論熱點材料閱讀
【背景事件】
大班孩子“逃離”幼兒園,接受步入小學的“私塾”,沖擊學前教育的正常秩序。2021年4月教育部出臺《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針對長期以來存在的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分離、銜接意識薄弱、過度重視知識準備、銜接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重要舉措。
【試題模擬】
每年春季學期是幼升小的重要時期,也是幼兒園大班孩子流失的“高峰期”。多所幼兒園園長反映,園內大班孩子流失,出現班級退學人數過半,經過調查發(fā)現全是流向校外培訓機構或個人違規(guī)開設的學前班對孩子進行小學前教育,這樣的現象屢禁不止,你怎么看?
【參考解析】
一、表明對“幼孩學前教育”現象持否定態(tài)度。
幼孩學前教育表面上讓孩子盡早的接觸小學知識,做好儲備,避免難以消化的現象出現,實際上卻是反映了我國幼小銜接制度不穩(wěn)定,知識階梯差距大,長此以往,“內卷”愈烈,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我國教育事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危害甚重。
二 、“幼孩學前教育”產生的原因。
學校和教育部門對校外培訓機構監(jiān)督管理機制不健全;小學和幼兒園知識系銜接不密切,斷層嚴重;校外培訓機構的不良引導;家長們的嚴重焦慮。
三 、“幼孩學前教育”會帶來哪些危害?
(1) 不利于教育秩序的穩(wěn)定。幼兒園到小學本應該自然過渡,大班孩子的接受校外培訓機構的學前教育會導致現有學前教育的正常秩序混亂;園內孩童不斷流失,幼兒園難以正常開課;其次也會影響學校以及教育局課程和成長規(guī)劃;各個機構不斷瘋長對原本的教育體系造成沖擊,導致教育體系畸形更加嚴重。
(2) 不利于孩童的健康成長。每個年齡段都應該有年齡段匹配的知識教育,過早的接受知識灌輸,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的正常發(fā)育,造成知識汲取上的一知半解,更加會影響孩子在課堂上對正常授課知識的忽視;對長期體系性的學習造成危害,降低主動性和積極性。
(3)造成一定的家庭負擔。課時費,學費在私立機構的收取費用并不明確,沒有有效的監(jiān)管措施,打著“教育無成本”的口號胡亂收費,“組團低價,打折”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支出越來越大,甚至形成攀比之風,很多家庭難以承受只能無形中降低生活質量,造成負擔。
四、制定合理的對策。
(1) 相關部門加強監(jiān)督管理。對校外培訓機構進行互聯(lián)網登記管理,對接收學前兒童違規(guī)開展培訓的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嚴肅查處并列入黑名單,將黑名單信息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按有關規(guī)定實施聯(lián)合懲戒。
(2) 做好幼小知識銜接,平穩(wěn)過渡。尤其要避免幼兒園“一頭熱”現象,小學要調整一年級課程安排,合理安排內容梯度,減緩教學進度,和幼兒園做好銜接,打好組合拳;課程要采取游戲化、生活化、綜合化等,強化兒童的探究性、體驗式學習。要切實改變忽視兒童身心特點和接受能力的現象,堅決糾正超標教學、盲目追趕進度的錯誤做法。
(3) 加強宣傳教育。一方面要給校外培訓機構樹立典型,通過正面反面的例子做好良性引導,讓培訓機構“不想開課”“不敢開課”;另一方對家長采取三微一端,線上線下相宣傳的方式,利用文章推送,小視頻等載體讓其認識到學前教育的危害的嚴峻性,從根源上減少對培訓機構“輸血”;幼兒園,小學也要加入宣傳行列,班級群,家長會等形式給家長傳遞正確價值導向。